ethereumfuture
数字人民币(6.4831,-0.0024,-0.04%)最全开放:SIM卡、拐杖等数字钱包齐亮相,碰一碰、扫码、在线离线怎么付? 数字人民币已经开始向我们走来,但你能想象出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形态可以有多少种吗? 近日,在福州举办的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形态各异的数字人民币钱包产品首度向民众亮相。
如手表、手环、老人拐杖、老人报警器、徽章、门禁、盲人报时器等,可以在无网络的情况下通过“碰一碰”即可完成支付。
异形钱包不仅操作简单,还满足了不同人群使用数字人民币的需求。
而在一众钱包中最令人期待的要属SIM卡硬件钱包,独立于手机操作系统运行的设计更加安全,支持双离线支付更加便捷,相对低的成本可以覆盖到更多的人群。
值得关注的是,数字人民币的研发方向已不仅仅局限于收款、付款两个端口,对于更多应用场景的探索和金融机具的改造,打开了万物互联支付的想象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工商银行展区放置了数字人民币智能机、数字人民币纸硬币兑换机等设备,可以实现硬件钱包发放、充值提现、转账汇款、本外币兑换数字人民币等多种功能。
ETC数字人民币场景是万物互联支付的探索成果之一,通过车载标签OBU与U识别,使用数字人民币完成支付交易,联动电子屏显示成功并抬杆通行。
美国“大放水”花样多多。
货币政策方面,去年3月美联储两次“非常规”降息(即不在既定的议息会议上降息),分别降息50基点和100基点,期间还购买了大量资产,此后不论“鹰派”压力多大,联储都不曾真正收紧货币政策。
财政和救助政策更是种类繁多,最直接的无疑是向民众发放额外救济金。
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后,财政刺激力度更是有增无减,继今年3月中旬推出总额高达1.9万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救助计划后,拜登又于3月31日宣布了一项总额约2.25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揽子计划。
从最新迹象看,美国“大放水”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而且还有加剧的可能。
从美国国内看,首先,美国的补贴政策虽然提振了居民收入,但降低了部分居民的就业意愿,这并不利于就业市场向好。
2020年3月至今,美国先后进行了3轮大规模“发钱”,包括为居民发放现金支票以及增加联邦失业金补贴等。
据美国媒体统计,美国财政大规模“发钱”,使美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较疫情暴发前大幅提升,增幅最多接近30%。
这意味着不少居民领取失业救济金后收入反而大增,于是不少人开始不愿意工作。
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4月非农就业数据就是最好的例证。
随着美国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加速,美国经济复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共识。
在该数据公布之前,市场预测新增就业人数为100万左右,但最终公布的仅为26.6万,失业率也升至6.1%,高于预计的5.8%,令各界人士大跌眼镜。
其次,企业不得不大幅提高工资水平,许多企业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景气度刚刚开始复苏,而大幅提高支出有可能严重阻碍这种复苏势头。
从长期看,这不仅不利于美国经济复苏,也不利于美国金融市场发展。
同样看最新的非农就业数据,平均小时工资增速、平均周薪增速、平均每周工作时间都高于市场预期,这反映出企业人力成本在快速上升。
再次,美国通胀压力越来越大。
因为必须提高雇员工资水平,企业为维持正常运营所需要承担的人力成本较疫情前大幅提升,这将直接推升核心通胀。
数据显示,美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增速已经高达4.1%,处于历史高位,远远高出疫情暴发前的1.5%。
而该数据通常是核心CPI的重要领先指标,这意味着接下来美国经济即使复苏也会伴随着持续走强的核心CPI数据,美国通胀风险已经开始了。
而对于全球而言,美国“大放水”的负面冲击更加明显。
全球不少经济体曾追随美国而“放水”,近期不少新兴经济体不得不提前加息。
今年3月,巴西、土耳其、俄罗斯等央行相继加息。
对于部分经济体而言,经济下行压力没有任何好转,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加重。
然而,三个新的“威胁”快速出现,愈演愈烈,可能对新兴经济体带来恶性循环。
一是物价水平飞涨,美国持续的巨额刺激计划已经产生了负面外溢效应,其天量救助计划规模大于实际需求,对于部分新兴经济体甚至造成了恶性通胀威胁。
例如,巴西央行宣布加息之际,该国通胀率创四年新高,货币汇率大幅走软,燃料价格大幅上涨。
二是美国“大放水”所带来的经济复苏预期吸引投资者从风险较高的新兴市场撤出,购买美元资产,资金外流对这些经济体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是疫情导致大宗商品供需关系失衡,放大了经济修复过程中的涨价压力,这不利于新兴经济体的复苏。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锁汇避险”是很多以出口为主的外贸企业当下的选择。
浙江省一家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的公司,近几年来外销业务占比逐年增高,2020年出口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60%。
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由于公司进出口货物主要结算货币为美元,汇率波动肯定会对公司经营带来影响,近期我们也在密切关注中。
” 当问及目前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风险时,该人员称,“公司采取了远期锁汇业务来对冲汇率损失,例如2020年公司实现锁汇收益约300万元。
此外,公司还与具有相关业务经营资质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了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以此来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
” 不过,也有外贸企业面对人民币升值表现得较为“淡定”。
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华南地区最早开展纺织品和国际贸易业务的国有企业,出口业务占公司贸易总额的73%。
该公司总经理杨全兴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也注意到了4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走高,其实我们公司一直都在持续关注汇率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因此对公司的影响较小。
”据他介绍,目前公司主要通过远期外汇交易来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此外,公司还在国外有多个自建工厂,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汇率波动对生产成本带来的影响。
从受访的企业来看,普遍都能理性看待汇率波动,面对汇率波动也都采取了合理的避险措施。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最近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企业应该立足主业,理性面对汇率涨跌,审慎安排资产和负债的货币结构;合理管理汇率风险,以保持财务稳健和可持续为导向,而不应该以套保的盈亏论英雄。
影响油价利多因素【媒体误报伊朗石油官员被取消制裁致油价上涨】在媒体报道称美国取消了对伊朗石油官员的制裁后,美油期货一度下跌1.8%,之后再度转升。
美国财政部后来表示,已经取消了对三名前伊朗官员和两家此前参与伊朗石化产品贸易的公司的制裁。
一名美国官员表示,这是“例行”举措,和与伊朗重启2015年限制其核武器发展协议的谈判无关。
据悉,被解除制裁的三人为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前总经理艾哈迈德·加勒巴尼、伊朗石油贸易公司香港分支机构前董事法尔扎德·巴尔扎干、伊朗石油贸易公司前董事穆罕默德·木阿尼。
大西洋理事会GeoEconomicsCenter非常驻高级研究员Hagar?chemali表示:“我不会对美国财政部今天解除对一名伊朗石油官员制裁的行动做太多解读。
没有跟此次行动相关的声明,是财政部在表示此事没那么重要”。
本文链接:http://www.voguefanatics.com/whzs/6043.html
已有0条吐槽